堅持“四個思維”守好教師輪崗航向
http://m.selectrentcar-tanger.com2021年09月08日 09:24教育裝備網
在全面推進“雙減”背景下,北京提出大規(guī)模、大比例推進干部教師輪崗,為學生提供更優(yōu)質的課程和教育服務,具有新的價值和意義。對于輪崗對象、輪崗去向、輪崗年限、輪崗管理、輪崗保障等方面作出制度化的設計和安排,可以確保教師交流輪崗的有序推進。而輪崗教師能否發(fā)揮好作用則是教師交流輪崗政策落地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這無疑需要學校的智慧管理來保駕護航,建議從以下四個“思維”上下功夫。
首先,踐行法治思維。法治思維就是將法治的諸種要求運用于認識、分析、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,是一種以法律規(guī)范為基準的邏輯化的理性思考方式。教師輪崗是一項重要的教育治理制度,特別是在當前全面落實推進“雙減”政策的背景下,更要從更高的戰(zhàn)略地位和更廣的視角來對待教師輪崗這項工作,教育部門應秉持認真、嚴肅的態(tài)度,消極應付的想法萬萬不可取。教育部門要高度重視,認真研究,綜合考慮,根據政策要求和學校需求建立健全相應的管理、評價、發(fā)展和激勵制度,確保輪崗教師在輪崗期間得到應有的發(fā)展、發(fā)揮應有的作用、獲得應有的保障,真正實現教師輪崗的制度目的。
其次,堅守育人思維。育人始終是教育改革發(fā)展的基本準則,在落實好教師輪崗的過程中務必堅守育人思維。一方面,在落實教師輪崗過程中要堅持育人第一,無論是選派教師還是接收教師,都要著眼于為育人服務,而不是為名利抑或其他?v然教師輪崗會有政策激勵如職稱評審或待遇保障等政策上的傾斜,但無論是學校還是輪崗教師本人,都要把做好育人工作作為第一要求和第一標準。另一方面,育人思維不能停留在做好上課備課批改作業(yè)等常規(guī)工作,而是要靜下心來、潛下心來,共同研究育人規(guī)律,讓教書育人真正沿著科學的道路前進,而不是機械地將已有的經驗或做法照搬過來。與此同時,育人思維需要以科學思維為紐帶,尊重學生成長的規(guī)律性,以大數據賦能,分析學生、理解學生和研究學生,真正建立起符合校情、適應學情、關照未來的循證式教育教學體系,杜絕簡單移植。
再其次,秉持正向思維。教師輪崗會打破已有的工作常態(tài),為學校管理帶來新的挑戰(zhàn)。一方面,學校在對待教師交流輪崗這項工作上,要積極思考、認真研究和提前謀劃。無論是派出學校還是接收學校都要從全局考慮,從大局著手,既要有利于該項政策的順利推進,也要促進學校自身發(fā)展。只有每所學校都發(fā)展了、都進步了,教育質量、教育供給、教育服務才能不斷提升和優(yōu)化。另一方面,對待輪崗教師要尊重和珍惜,無論是作為派出教師還是接收教師的學校,要尊重這一政策、尊重當事教師、珍惜這一難得機會。派出教師的學校要秉持大局觀,既要有利于派出教師自身的發(fā)展進步,更要著眼于能夠為接收學校帶來新的發(fā)展和進步。
最后,堅持人本思維。無論怎樣改革,人都是首要因素,尊重教師的創(chuàng)造性。教師隊伍是學校最具成長性的力量,一所學校的辦學活力和生命力,關鍵還要落到教師隊伍上。在教師輪崗中,一是要有人文關懷,對于輪崗教師,面對新的環(huán)境、新的學生、新的任務需要更多的關心、關懷、理解和支持,特別是在生活上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關心和支持,才會消除后顧之憂,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教書育人工作中。二是要有人本思想。人的價值是第一位的,人的發(fā)展是根本。每一位教師自身發(fā)展和個體需求的滿足是基礎和前提,因此,學校在工作安排、組織管理、評價激勵等方面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,兼顧人性和個性。三是堅持人本思維,尊重教師的需求,滿足教師的需要,尊重教師的成長選擇性,提供精準專業(yè)支持,成就每一位教師。教師能夠在學校搭建的多樣化平臺中找到自己發(fā)展的可能性,并獲得專業(yè)、持久、有力的支持和引領,學校才會成為教師發(fā)展的沃土。
(作者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師發(fā)展研究所副研究員)
責任編輯:董曉娟
本文鏈接:TOP↑